1971年,季辛吉(左)以尼克森總統特使身份秘訪大陸,與當時的大陸總理周恩來會見。(本報系資料照片)
聯大的投票前兩天(十月二十三日)我駐美大使沈劍虹去看羅吉斯,奉命追問萬一「重要問題」案不能過關,美國的緊急應變計劃(fallback position or contingency)爲何?在座的國務院國際組織司的副助卿赫爾斯說,美國的應變措施之一是要求就阿爾巴尼亞案的排我條款單獨投票,看看能否將其剔除。「重要問題」案遭否決後,美國代表布希確曾作最後努力請大會表決阿案的「排我條款」,不幸以五十一對六十一票,十五票棄權落敗。阿案接着在這種氣氛下表決,遂以七十六對卅五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,美國煞費苦心經營的「雙重代表權」決議根本沒有表決就胎死腹中了,美國爲中國代表權所作的奮戰,此時已潰不成軍了。
就在這關鍵時刻季辛吉則在北京與周恩來剛會談完畢,準備搭機返美。老季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,送客的周恩來已知聯大投票結果,但不忍心把這「壞消息」告訴老季。季辛吉是上了飛機後,纔在電傳打字機上看到美國支持的「重要問題」案已遭擊敗。老季從十月二十到二十五日都在北京。他去中國之前,羅吉斯和布希及我方都曾向他和尼克森表示關心季辛吉的北京行,恐對聯大中國代表權的投票有不利影響,促老季緩行,但老季稱若聯大失敗後再去北京,反會更爲困難,不如照計劃前往,對外則力言此行目的在安排尼克森的中國破冰之旅。布希在聯大爲中華民國的代表權作殊死戰時,季辛吉卻在北京與周恩來舉杯共飲,握手言歡,這叫美國的朋友們怎麼想呢?美國在聯大這一役一敗塗地,季辛吉是難以卸責的。(四之二)